当前位置: > 学术报告 > 文科 > 正文

文科

上林人文社科講壇第24期:龙角仙都:一个唐代宗教圣地的塑造与转型

发布时间:2018-09-19 浏览:

讲 座 人: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雷 闻 研究员

时 间:2018年9月27日晚19:00

地 点:长安校区文汇楼A区一层111报告厅

主 持 人:薛平拴 教授

主讲人简介:1972年生,本科毕业于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历史学系,硕士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,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,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主任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,兼任中国唐史学会理事、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、《中国史研究》编委、《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》主编。研究方向为隋唐史、敦煌吐鲁番学。目前正在从事的课题包括:唐代道教金石的整理与研究、唐代的公文运行研究。

讲座内容:由于在李唐开国战争中出现过太上老君五次化现的神话,晋南浮山县的羊角山被塑造为一个具有“革命圣地”色彩的宗教圣地,从此与王朝正当性乃至国运兴衰紧密相关。浮山县因此被改称为神山县,羊角山被改称为龙角山,老君庙也被改称为庆唐观。唐玄宗不仅御制御书了《纪圣铭》,而且派中使与京城高道前往那里参加为国祈福的金箓斋。庆唐观供奉着从高祖到玄宗六位皇帝的图像,兼具道教宫观与皇家宗庙的双重性质。后随着唐王朝的灭亡,失去了与王朝正当性的关联,但与晋南地域社会的关系却更加紧密。庆唐观的命运既反映了中古时期政治权力对宗教的塑造能力,也提供了一个失去最高权力庇护的道教宫观如何融入地域社会、重新获得生命力的成功个案。

主办单位: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