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> 学术报告 > 文科 > 正文

文科

长安学术讲座:从“立人”到“相互主体性”:鲁迅思想的诞生——“鲁迅与现代中国”系列讲座之一

发布时间:2018-11-05 浏览:

主讲人高远东教授

身份介绍

高远东山西祁县人,北京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东京大学、首尔大学客座教授,北京戏曲评论家学会副会长。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,获文学硕士学位。之后分别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室、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,1993年至今执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,曾讲授《中国现代文学》、《鲁迅研究》等课程。著作有《现代如何“拿来”——鲁迅的思想与文学论集》等多种,在《文学评论》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。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鲁迅、周作人研究,也对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思想发生之关系有较为精深的探讨。

讲座时间:2018年11月07日(星期三)晚上19:00——21:00

讲座地点:博物馆附楼一层报告厅(S101)

主持人袁盛勇教授/博导

点评人田刚 教授/博导

内容简介:

本次讲座为袁盛勇教授主持的“鲁迅与现代中国”系列讲座之一,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形成的思想,学界称之为“原鲁迅”,它的诞生,代表了现代中国文明论的基本原则的确立。从“立人”到“相互主体性”,是鲁迅思想的特质也是它最重要的贡献。本论其实在描述一个近代最先进的中国思想诞生的故事,主要通过分析和解释鲁迅早期文言论文尤其是《文化偏至论》和《破恶声论》来展开,同时也阐述鲁迅“相互主体性”意识的当代意义。